跳至主要內容

2024-08

大约 16 分钟

2024-08

8

ai提到可以把独处时光视为“与自己社交”的机会

我觉得这很正确

16

气场是个大过滤器

聊天记录

sch246:

对面觉得你弱

你要么在他的规则内证明自己

要么有能力超越他的规则,保护自己

sch246:

如果很尊重自己的感受,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也更加尊重你的感受

任性地闹情绪算尊重自己感受吗?好像不算

只是把心里的小孩推出来和外界交涉了,实际上是没有给ta足够支持的

但是比起把小孩压着要好了

jk:

不过只是尊重

尊重自己的话前提是想着别人啊

空空提提:

我觉得人与人的关系首先要建立在自己的强大上

好的关系不是忍让来的

从这个角度讲的话,任性闹情绪那种应该算不上强大

我是感觉人强大的体现是自信

自信以后就有气场

在有气场的情况下交来的朋友

他们是会尊重你的边界的

就好比说你被校长叫到办公室了

大概率不会跟校长闹脾气

这个算是他身份本身的一个气场

自信带来的气场比身份带来的气场更高级

sch246:

我的感觉是,在一个人足够自信的时候,他所需要控制的大部分变量都从外界转换到内在了

外界是不可控的,而内在是可控的

sch246:

感觉“气场”其实是个大过滤器

是人能够主动让环境适应自己的能力

你不想要的那些想法从你这探知到信息,都自讨没趣了地离开了,这样的感觉

达成和解,或者有一套自己的行事哲学

聊天记录

空空提提:

在没有气场的情况下不断触犯你的边界让你不舒服的人,其实都不必要去交往

空空提提:

不需要刻意控制

带了刻意还是不够自信

带了刻意总让人有种虚张声势的感觉

但实际上这种强大的人往往都很随和

因为他内心自己达成了和解或者有一套自己的行事哲学

靠忍让换来的让自己不舒服的关系

本身就不健康

如果自己强大起来,这样一批人可能确实在一开始就不会成为朋友,或者相处方式截然不同

sch246:

这也是一种力量(内心自己达成了和解或者有一套自己的行事哲学)

而且是比较通用的力量

空空提提:

一个大人大概率不会和小朋友置气

差不多这种感觉

小豆: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需要达成相互理解,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至少我想试图向这个方向前进

空空提提:

不可能每个人都相互理解的

至少硬找是找不到

反倒自己达成自我和解,有了行事哲学以后

能理解你的人会被你吸引

小豆:

什么是“自我和解”?

“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我要做什么样的事是好的”

这方面我是一直都在思考的

自我和解是什么意思

我本来就和自己没有仇呀

sch246:

因为如果内外不一致,各种自我矛盾的话,必定是充满了消耗的,不管是自己思考和行动,还是外界探知你的思考和行动

如果能做到内外如一的话,至少内里没有很强的“阻力”了

空空提提:

你可以在追求世界的真实的过程中达成自我和解

我也想不好怎么具体解释自我和解

但我理解里可能和内外如一不内耗差不多?

具体的解释肯定会更复杂

空空提提:

我之前想到一句话,不知道是普朗克说的还是诺贝尔我忘了

总之就是浪费时间不是浪费时间

为浪费时间而懊恼才是浪费时间

小豆:

罗素说的吧

能从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空空提提:

我自己理解的内耗

大多数来自和外界的对比

但是不管你多努力,和究极卷王比起来还是不够努力

sch246:

我尝试理解下..

自我和谐是指,你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和当下在做的事、在想的事是和谐的,你不需要为行动感到任何的后悔,或者怀疑“我为什么要做这个”

内外如一则是把这个通过气场表达出来,不传递错误的信息(关于自己的本真),不是想什么都要表达出来

其实我描述的这个也很牵强()

欲望好吗?

聊天记录

小豆:

因为ta想成为一个和其他人竞争中很强的人,这是客观存在的欲望

欲望满足不了,就消除欲望吗

不知道欲望能不能被消除

不过我的做法是,承认我的欲望就是事实,也不去消除

欲望是错误的吗

如果有办法能让欲望不阻碍自己前进

欲望就不是错误的了

空空提提:

欲望像呼吸一样

生命不能没有欲望

但懊恼不好

如果竞争的欲望带来的是和他人对比的懊恼

那我觉得不妥

但如果是对自己比较对象的赞美

那我觉得欲望就能像呼吸一样成为助力了

17

艺术的生命力

营造张力需要的是反差,不限于宏大—细微,只要有极强的反差感都可以。空间,时间,颜色,声音,运动状态…都能拿来这么做

而说到底文字带给人情感的空间来源于主动营造的陌生感

这也能拓展到其他形式上,,我听说琴棋书画中琴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古人认为音乐的形式更接近“道”,我想,这种“激发人深度感知,取代采用习以为常的自动化感知”的原理,也能应用在这个上面

我总感觉艺术创作是一种探索,就好像玩耍是对未来的演习一样

因此各种花样多了,感觉经验丰富了,就容易变得公式化,热情也就冷却,玩着没有小时候那么有味了...就好像探索是有穷尽的一般

我说的不止是艺术创作,,也包括欣赏艺术,流行的东西总是在轮回,总是需要变化出新的概念

我在思考这种终极性,对于欣赏艺术的人来说,既然这是一种探索,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收集经验样本以适应,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那么会不会有着积累足够,因为足够适应而平缓下来,变得满足的一天呢...

可能不会有,如果假设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适应永远不会结束——人确实可能会感觉探索完了而停下来,但是这往往被称为僵化/失去生命力

在这个角度而言,艺术的作用就是打破自动化思考/感受,让人进入更深层的思考/感受,并以此传达一些东西

一旦有迹可循,被抓住了尾巴,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韵味

我想到了之前听说的一个观点:道无法被精确描述,正是因为ta是活的,随时在变化

艺术也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感知,其生命力来源于生活的生命力

24

编程语言的可视化

我发现在教别人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时,最好快速告诉别人,一段代码中哪些部分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块),而块往往是嵌套的,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做成可视化的

同时另一个重要的是,哪些部分是有关联的,这个的话现在的编辑器基本都做到了

还可以改进的是,哪些部分是定死的格式/关键字/分隔符,而哪些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自由命名的

做好上面一些工作后,编程语言的教程应该就会很容易理解

这个嵌套的块其实还体现在许多运算符的优先级上()

因此代码结构并不是字符越少越好入门,虽然固定格式的内容会显著增大看起来的复杂度,但是固定格式的符号可以起到一种脚手架的作用,方便理解哪些地方可以变动,但符号太少(例如python),可变的地方太多反而可能让人迷茫

这一点看c语言的设计真的是天才啊..

依赖外在的稳定性往往意味着内在的稳定性不够

我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做出承诺和面对挑战,害怕状况变得难以回退到原地

..我所害怕的事情其实一直在发生,世界无时不刻不在变化,再也回不到原地,所有看起来稳定的东西也迟早会发生变化

而人总是需要稳定性的,会不自觉地向外去寻求稳定,这是一个矛盾

为什么?因为心中的不安吗?向外寻求稳定性也许是内在稳定性不足的表现

我曾听闻,打坐冥想的人,首先体会到的,不是“平静”,而是“无常”,这世间没什么是不变的,稳定都只是暂时的

不用担心自己的本质被讨厌

因为人表达讨厌或排斥,基本都不是在意别人的本质怎么样

保持真实

不应该带滤镜看人,也不应该在关系中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滤镜,不应该对自己产生滤镜,也不应该对现状产生滤镜

维持滤镜(扮演一个不是自己的人)会给自己压力

存在滤镜会造成(自己和他人)误判,误判却看不到滤镜则带来痛苦

看到滤镜是拿下滤镜的第一步

27

视频笔记

你会发现事物背后都有本质存在,而你为了抓住本质却失去了过多的细节——直到你意识到细节也是重要的

详情

解决的两个思路

  • 思维上不设限,不拒绝切换另一个视角,敢于接受让人不舒服的客观事实而不是回避

  • 延迟判断,未见全貌不予评价,尝试先去了解多角度,多层次的大量信息

也不能因此去强迫自己接受不舒服的事实,如果接受一些判断,例如之后就没有出头之路了,其实也是很危险的

所以应该是尝试去理解各种事实,但是接受它则和个人信念有关系

出了二极管思维,不会给事物打上简单粗暴的标签来划分了,又有可能把灰度拉得太大,陷入「不过如此」的坑里,认为许多事物本质上是差不多的,进而混为一谈

我的感受就是,“二极管”是过度关注于表面的细节,为了节省精力而打上标签,而不愿意去深入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而“不过如此”则是,注意到它们一些的本质相同,同样为了节省精力而混为一谈,忽略了它们的不同细节的重要性

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概括为,你会发现事物背后都有本质存在,而你为了抓住本质却失去了过多的细节——直到你意识到细节也是重要的

视频提到了,这是一个先解构再建构的过程,是先把事情搞简单,再用自己的意义让事情变充实

清醒认知当下和拥有勇气

我感觉权力和金钱不是本质,能力大小也不是本质,智慧和悟性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够清醒认知当下和拥有勇气

高度的智慧导向道德,而智慧来自于勇气和觉察(?)

平衡思考

小豆:

我们通常懊悔过去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

但是会忘记自己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已经很不容易了

28

被诱导啦

如何理解乔布斯说的“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自尊”? - 杨大宝在思考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880688/answer/2887335836

看到这句话我就感到不舒服,把这个理解成了,“不用考虑他们自尊” → 有好处 → 我可以占便宜

但是实际上这是拿自己的自尊凌驾于他人之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看了这个才缓过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880688/answer/3143283379

最后我发现,这句话具有误导性,因为聪明人也是有自尊的,只是此时大家志同道合,可以改成:“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一起工作,因为不用为内容之外的事项内耗——大家都只想搞好作品”

但是志同道合并不一定代表是聪明人,所以乔布斯其实是在夸他伙伴是聪明人呢(

29

世界的幻梦

由于小时候的教育,我们可能对文明,对世界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

但这个由人构成的社会又怎么经得住期待呢

尽管这样,这不代表光不存在

好像在哪里看到的,记不清了,大意是

在人心白色的表象下面是黑色,而拨开深深层层的黑色,发现内里是最为纯粹而耀眼的白色

杂思

痛苦往往赢得同情,但是,不是肆意妄为的理由,也不是向他人索取或者施加给他人的理由

行善也有门槛,需要洞察和力量,仅从刻板的行为上给予和牺牲便以为行了善,只是廉价的自我感动,,但是也可以理解

有人的自责只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处境,,但是就算看到这句话,也不要为自己自责了而自责

任何观念如果没有现实作为自变量,那么永远是刻板的

包括这些话也是

凡事有其来源,在清楚原因之前不要无端苛责自己,也不要拿所谓道理来压迫自己感受,多给自己一些空间,对自己宽容点

去神圣化,去标准化,不要单维度比较

捧高一个东西作为好,那么原有的一些东西就变得“不好了”

大家都想要自己显得好,被欲望牵引,那么这个概念就被异化了

聊天记录

小豆:

没有人再相信的正义

还是正义吗

没有人认同的理念,也不再权威

理念如果被捧的高高在上,与群众失去了联系

维护理念权威的狗腿子们,恰恰是对理念的捧杀

因为狗腿子把高尚与群众隔离开来

狗腿子会认为群众是粗鄙,低俗的,与高尚无关的

很多老师,如果做的不好,其实就变成了这种理念的狗腿子

所以狗腿子看似维护理念,实则捧杀理念

把爱国这种感情,无限的搞抽象化,神圣化,而不去具体化

也是一种狗腿子

sch246:

对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伟人其实反对权威

如果把什么东西捧得高,有了好处,那么反而会让人争,这个东西也就会被异化,被形式化,被表面化

从古至今推崇的东西,从物质到思想,到道德乃至信仰无不如此

道德经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目的与手段

聊天记录

小豆:

“玩一玩”和“认真谈”的恋爱,根本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人们玩玩具,考虑的是怎样用玩具让自己开心,而不会去考虑让玩具开心

但如果让玩具开心,也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的一环呢

那么你的目的还是自己,没有对方

所以我认为根本区别还是在于,你有没有把对方作为目的

设想一下,现在有个流氓找到你,你没主动请他来帮忙,他非要给你帮忙

帮忙之后,非要向你索要回报

是不是很恶心

然而这种事情在很多恋爱中,甚至父母对孩子的爱中,都很常见

我把这种付出称为恶性付出

发自真心,不求理解,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是良性的

我想把控自己全部的付出都是良性的

不求回报,不求理解,把对方作为目的而非手段

当两个人之间互相都是这种良性付出,那才是稳定健康的关系

而不是总想着怎么互相博弈,利用对方,老觉得对方亏欠自己

小豆:

我感受到了对方的关心和温暖,那么我给出我的付出,不过我一定要确保我的付出是良性的

也就是不求理解,不求回报的

如果对方感受到了这份付出,并且有返回

那么关系就发展的很好

但如果对方没有感受到,也没关系,因为你是不求理解不求回报的

你也不会受伤

我只要确保我永远都是良性付出,我就永远不会受伤

所以良性付出看起来是为对方考虑到极致,但其实根本上来说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明智的考虑

良性付出是因为我已经感受到了温暖,发自真心的付出

而不是我渴望得到什么,追求对方的付出

即便是后者,也应该明白

这是你自己的愿望,不是别人的义务

你自己的愿望没有满足,应该是你自己痛苦,不要去怪罪别人

自己的愿望没有满足就发泄别人,是巨婴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3.0.0-alph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