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
2025-07
免责声明
本页面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分享,含有口胡和暴论,不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
4
资本与蓄水V2
金钱的最初,也是最终作用,就是兑换劳动。
可以说就是设计出来用于创建社会劳动蓄水池,或者说契约池,它的使命就是容纳更大更广泛的劳动流动,其总量代表一定时间内整个社会的劳动量,其流量代表社会的活力,也是为什么金钱的本质是流动。在理想的公平情况下,每个人所得到的劳动蓄水应该等价于其付出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和劳动蓄水没有太大关系,空气也是需求却没有价格,只有包含劳动才有价格,因为金钱本质是未来劳动契约。不过单纯的劳动也需要有目标(思考)
修正为“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劳动”比较好
经济始终是基于人而不是机器的,只能把钱付给人,也只能把商品/服务卖给人,生产力大小与这种本质无关。
资本的本质是无限扩张,做的事情是以钱生钱,这与脑力劳动有本质不同——不是通过等量的劳动创造(尽管可能伴随管理、决策等劳动),而是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分配权,在劳动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中截留远超过其投入劳动应得的份额(剩余价值),其获得的蓄水始终大于(远远大于)其产出的劳动,多出的部分自然来自于他人——通过已有的蓄水,直接或间接让他人劳动,并截取其应得的蓄水,几乎无成本地从流动中截流并不断蓄水。
人口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社会的总劳动力是有限的,一段时间的总劳动量也是有限的,因此水的总量是有限的,只要资本不断蓄水,流动的水就会越来越少,而为了维持社会的基本活力,这少量的水必须循环得越来越快(而众所周知经济不好时人会倾向于屯钱)。
前面也提到了,资本的蓄水必须从流动中截流,一旦无水可蓄,水塔就会崩溃,蓄水重新进入流动,这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
资本开发出了贷款和各种经济概念,拉长这个“一段时间”,许诺未来的劳动,以增大蓄水总量;开发出了反垄断、高税、社会福利来减缓崩溃;加快了交易频率,提高生产力,让社会只需要更少比例的水就能保持循环和再生产;但是只要增长的本质不变,只要想要持续积累金钱,崩溃就是必然的
注意到,资本并不能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增殖自身,而只能通过增加吞占比例来增殖自身,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有作用,是因为高生产力只需要用更少的比例就能维持生存/再生产,于是资本能侵吞更多。
资本为了能继续扩张,还搞了基于金钱的金钱,尝试摆脱需要从劳动中截流的限制,获得更夸张的增长空间,美名其曰资源分配,但其实只会投能增长资本的项目,最终还是从劳动中来,不改变本质。
市场认可不应该等于劳动价值。现实中价格确实由交易决定,但人类应该建设让劳动获得尊严的分配制度。
理想虽然美好(促进分配和增长),但如果需求和稀缺被认为是价值,不受控的市场就会走向人为制造需求和稀缺(操纵舆论、滥用专利、控制资源、打压同行、剥削民众),这反而带来更多的无效劳动和危害。
且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不同,交易决定价值会加剧两极分化,多数人收入萎缩直接导致经济危机(
多数无法被市场供给的民生项目最后还是要政府承担
用利益驱动贡献有效,但是不应该过度提倡,金钱应该仅用于维持运转而不是成为价值标尺,否则便会带来异化。
那就有人要问了,不用利益驱动谁给你贡献啊——利益驱动只能是引子,最后的目标还是要到意义驱动上,到一种共同体利益上,这就是一种借假修真,否则以利益兴,必以利益亡
(当然如果没诚意纯剥削,让人寒心,那就不是共同体啦)
13
什么是责任?
前情提要-节选
小豆
不想要某种结果,就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可以把这定义为责任吗?
(...关于亲人生病)当你去建立一段关系的时候,承担那个人的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假如我们还没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就能去肆意建立关系了吗
大风
“我想做”
我的实践中更多指向“我想”而非“我应该”
小豆
对我来说,“我应该”是“我想”的一部分
大风
我没有什么应该做的,而我想也是更诉诸情感的
计算归于抑制,而动力几乎都来自非理性
小豆
你看,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已经编程铁屋子里惊醒的人了
那么解决这个“我应该”的问题,就是“我想”的一部分
伊桑
建立关系之后承担责任,具体要看承担的是什么责任,对你来说会产生什么变化
小豆
所以我思考的第一步,是先理解责任,到底什么是责任
伊桑
我理解的承担责任是你行动的因导致的果
小豆
但是我又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抨击这个问题
假如我们真正完全理解了自己的责任
那一系列的,关系中的体验与后果,我们全都理解了
那么我们在这关系中的体验,还是鲜活的吗
如果体验不再鲜活,我们又为何要去建立这段关系呢
小豆
所以......责任与鲜活是矛盾的
责任意味着已知、确定性,而鲜活意味着未知、不确定性
小豆
clannad对于责任的诠释是让我感动的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永远不要后悔与我相遇”
小豆
其实关于责任,如果你有女儿,想解决女儿的婚嫁问题
这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
Robert
你得从女儿的视角来考虑这个,不然就没有意义了,或者说是错误的
小豆
你不能说女儿就完全了解她自己
雨弓
说到这个,与其讨论责任是什么,不如讨论责任应不应该包括对他人的限制和规劝
我说“我是为了你好”的时候,到底是在履责还是在做什么
Robert
去了解自己是女儿自己作为另一个个体的事情,而不是你的
小豆
“我是为了你好”也是“我想”的一部分
我用自私来突破消极自由的桎梏
我们经常说,小孩子不为自己负责,成年人为自己负责,这又该如何理解
我们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没有人能够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单独生活,难道成年人就不需要麻烦别人了吗
聊天记录
小豆
我觉得刚才我发现的那个问题挺关键的
就是我觉得责任与“鲜活”是存在矛盾的
大家认可这个观点吗
大风
1
伊桑
我觉得他们并不对立
小豆
我是说从现有的,对责任的认识来说
我们发现了对立
想消除对立可以用辩证法来解决
Robert
我很想说
但是身体不太舒服
等晚点吧
小豆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
满足他人对确定性的需求
但是这解释不了“对自己负责”这个蛇皮的说法
草籽
对自己负责让自己更有能力,可以更好地对他人负责
对他人负责可以维护契约,从而维护自己的某种“自洽性”
为了某种不立即的,不明显的,抽象的内容而努力
负责似乎总是指向他人的(?)
对自己负责也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自己
满足确定性,让自己不后悔选择
小豆
责任是可以被划分的吗
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
如果你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是与“我”无关的
草籽
对于当下的自己而言,他人和未来的自己都是某种不确定的东西,而为了这些而行动就是为了某种不明显的内容努力,例如一个目标、一段关系或一种价值观。这将确定性延伸出去
小豆
小豆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
满足他人对确定性的需求
另外,要满足的这种需求,究竟是心理上的,还是现实的
在现实中完全消除所谓的不确定性,似乎不太可能
那么我们该做到怎样的一个程度,才算是承担起了责任
Robert
小豆
责任是可以被划分的吗
@小豆 是的
小豆
那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草籽
草籽
对于当下的自己而言,他人和未来的自己都是某种不确定的东西,而为了这些而行动就是为了某种不明显的内容努力,例如一个目标、一段关系或一种价值观。这将确定性延伸出去
也就是,从当下的确定性中,与不确定之间建立联系,这个被跨越的不确定性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未来
负责就是让未来的自己或者他人能够从自己这里得到保证而用于对抗不确定性
这是做出承诺,而让自己/他人相信承诺需要维护契约
草籽
有点乱我捋捋
Robert
小豆
那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小豆 做出的行动
草籽
当下能做的事情有承诺和履行责任,而承诺有效是因为履行责任维护了契约
为了不辜负未来自己的信任,所以现在履行责任,这样未来不会后悔
为了不辜负他人的信任,所以现在履行责任,这样他人不会后悔
这都是在维护这种“信任”也就是契约,是自己对对方提供的一种确定性,于是可以用承诺交换自己或他人的动力,而为未来做打算
履行承诺为承诺赋予了价值
小豆
正是由于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才需要紧握双手,相互依赖
是世界的不确定性制造了人们对确定性的需求
草籽
对自己负责体现在确保未来的自己不后悔,对他人负责比较复杂
只能管理自己放出的信号,为自己发出的信号负责,尽量确保他人没有误解,随后遵守自己发出的契约
小豆
小豆
是世界的不确定性制造了人们对确定性的需求
承担责任意味着这样的一种姿态: 我要成为那个能够被信任和依赖的确定性
草籽
草籽
对自己负责体现在确保未来的自己不后悔,对他人负责比较复杂
只能管理自己放出的信号,为自己发出的信号负责,尽量确保他人没有误解,随后遵守自己发出的契约
从这里看,为他人负责就是确保自己发出信号的正确性
感觉对自己负责也是一种正确性的确保,让自己能信任过去的自己,因而不需要面对过去的不确定性
虽然说起来有点别扭但是就是这样的
也就是人时刻都在发出承诺或信号,负责任就是用行动确保自己发出信号的正确性
Robert
有点好笑ww
依旧学者观点
草籽
好像不太够
这不能解释出错时的补偿,在这个时候它像是“不能给别人带来麻烦”
补偿是否也是传递出的契约的一部分
Robert
dui
草籽
承担责任似乎还意味着为自己造成的损失负责,这意味着有共通契约吗
若依赖于群体支持,则有义务评估自己的影响并负责
这是否违背了自由选择?好像不算,这似乎是维护契约→群体支持的一个契约
婴儿没有选择而必须被支持,这是否意味着婴儿必须遵守契约?
Robert
。。。。
bro
你
草籽
自由和责任似乎是绑定的
Robert
在说之前
草籽
责任则意味着提供确定性
Robert
能不能先考虑一下这是个以人为基础的问题
有点
看不下去了w
草籽
那就不看
Robert
就看
所以我得说点什么
草籽
社会对人负责,人在获得社会支持所提供的确定性后,便失去了对应的自由
人可以选择这部分自由,但是这也意味着人需要对自己负全责,即为自己提供这部分确定性,也就是离开社会
人也可以选择对社会负责,于是交换了社会的确定性
Robert
感觉草籽比我更适合写成小作文发出来(
虽然再朝这方向发展发展就更不会表达了
草籽
草籽
婴儿没有选择而必须被支持,这是否意味着婴儿必须遵守契约?
婴儿没有选择自由,因此社会对婴儿的负责不能要求婴儿的负责,而是一种投资
确定性意味着更大的自由吗
这里似乎有了“更高阶的自由”的概念,这让我注意到自由是建立在确定性上的
而前面提到了,当人负责时,便让渡了自己的自由提供确定性,以换取社会和他人的负责,获得确定性,继而得到另外的自由
但是我注意到这种让渡是有风险的,如何理解
Robert
第二阶的负责和自由是这样的
不理解本质只去行自然而然会这样
因为风险和让渡的自由并不在个体的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一种割舍而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和真正乐意付诸行动和承担可能性的责任还差太多太多了
草籽
按照“责任来自于自由的失去”的观点,婴儿本身没有自由可失去,因此不需要对社会负责,社会对婴儿的负责是出于自身维持需要,而不是求回报
Robert
实际上不只是自身维持需要,还有更多原因和理由
怎么又给人本抛了
我服了啊w
草籽
选择带来责任,所以好像没有问题
先承担责任则确实有风险
Robert
然而实际上,在执行行动之前就对要承担的风险进行反思并排除其可能,也算在承担责任这一概念里
先不提对概念进行正向构建和反向解构的区别了
就在反向解构时忽略其发展的阶段和时效性就已经够致命了
更不用说还有脱离人本
学术派不是这么学术派的
草籽
我又不是学术派
Robert
但实实际际在走学术派的道路
甚至到了第三阶段
原因甚至是犯了其一大谬误
小豆
听不懂萝卜叽叽咕咕说的什么
草籽
听不懂
Robert
因为这是对我想说的一大观点的概括
不懂就对了
草籽
说我说的有问题又什么都没解释清楚
Robert
dui
那就问
草籽
不想问
Robert
哪自然你不清楚
不清楚就对了
看个没读过的书的引言你怎么可能知道书里要说什么和怎么说
说白了你想和别人好好交流就是得去在乎别人
不然就纯属两边各说各的
依旧本真情感输出
鉴定为真正的自说自话和讲废话(w)
草籽
我也只是自说自话不需要你回应,如果你也自说自话那自然我不会回你
但你既然说我说的有问题,我可以认为你有意见想要回复,如果你想要我回复,要让人听懂本来就是你的责任不是我的,如果你有意见又当谜语人我只能无视了
Robert
有点好笑w
谜语人是不解释
你说你不问我
然后怪我不解释吗
那很有生活了
草籽
那你只是表达了不满
Robert
你可以问我,甚至是该问我该怎么解决的
草籽
我本身并没有期望你的回应
Robert
我对你的信息发出了质疑
你不理解我的质疑
然后就直接无视掉吗
文责自负直接吃掉就算了
一点点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吗
素质呢
草籽
草籽
先承担责任则确实有风险
到这为止我表达的观点有冒犯你吗
Robert
那你觉得我去猜你的理解然后去回应就做对了吗
也不对啊
还是说你就希望社区里对你的输出死气沉沉毫无回应
草籽
到这为止我表达的观点有冒犯你吗
@草籽 并不
但是你的交流方式
很有问题
交流方式有没有问题和观点有没有问题两点并不冲突
小豆
Robert
一点点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吗
别人没有义务回应你的质疑呀
把不属于人家的义务强加给人家,你这才是不尊重
Robert
小豆
别人没有义务回应你的质疑呀
把不属于人家的义务强加给人家,你这才是不尊重
@小豆 那你觉得是谁最开始没有尊重的
小豆
你
Robert
是吗
那就举例吧
小豆
你有质疑,但是咕咕叽叽说的别人听不懂,别人懒得回应了
然后你跳脚了
Robert
小豆
你有质疑,但是咕咕叽叽说的别人听不懂,别人懒得回应了
@小豆 那我问你()
你怎么回复的
你觉得单纯一句 啊我听不懂
能表达出说 你不想回应吗
小豆
为什么要表达出我不想回应
Robert
又想反驳我又不想付诸理解叫尊重吗
草籽
你先质疑,我没听懂,我表示你质疑没说清楚,并且我不承担去理解你的质疑的义务,因此不打算回复你的这些质疑,就是这样
Robert
小豆
为什么要表达出我不想回应
@小豆 因为文责自负
小豆
Robert
又想反驳我又不想付诸理解叫尊重吗
没人想反驳你啊
Robert
你觉得我猜你说什么就对了吗()
小豆
没人想反驳你啊
@小豆 dui
但是实际上在反驳
小豆
实际上也没人反驳你
Robert
草籽
你先质疑,我没听懂,我表示你质疑没说清楚,并且我不承担去理解你的质疑的义务,因此不打算回复你的这些质疑,就是这样
@草籽 你觉得你当时能表达出来这么多吗
举例吧
小豆
因为你说的逻辑乱七八糟的,别人根本听不懂
理解不了,何谈反驳
Robert
那你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不然就来询问
小豆
Robert
不然就来询问
为什么要做你这个二分的选择题
Robert
你不然来理解不然就直接停话题
小豆
要么不说要么询问
Robert
因为尊重别人在我这里是前提
小豆
为什么你能规定交流的秩序
Robert
小豆
为什么你能规定交流的秩序
@小豆 你也能
文责自负不仅代表你要负责
还同时声明了你能持有的权利
这是你的权利
可以去做的
小豆
我不了解什么是文责自负
Robert
你对你自己的表达有绝对的解释权
小豆
但我看你的观点是十分唯心了
Robert
但是同时对其负责
小豆
但我看你的观点是十分唯心了
@小豆 是吗
哪解释一下
小豆
现实中并没有你说的这些抽象的绝对的责任和权利
Robert
小豆
现实中并没有你说的这些抽象的绝对的责任和权利
@小豆 有,而且更甚
小豆
没有
Robert
文责自负只是互联网版的简化
因为互联网上只有文字
小豆
你不能一厢情愿,把这些抽象的观念认为是现实的
Robert
媒体信息
小豆
你不能一厢情愿,把这些抽象的观念认为是现实的
@小豆 事实是你的意识就是能创造新东西
这也是你的权利
草籽
这个群终于回归了它的本质(吵架群)
小豆
不跟萝卜吵
萝卜没有逻辑能力
Robert
有点好笑了()
结果说了半天还是理解不了就是错的
我再想想吧
感觉这么说不行
Robert
小豆
萝卜没有逻辑能力
依旧诋毁w
草籽
说晦涩的语言没问题,但是用晦涩的语言质疑别人,那别人自然没有义务回应,也不应该期望别人回应
别人这时依旧询问是有礼貌,但是本身这并不是别人的责任
Robert
ai这块的问题我就不回了
草籽
别人这时依旧询问是有礼貌,但是本身这并不是别人的责任
但是实际上你没解释清楚就变成你的责任了
你要觉得我故意说的晦涩难懂那我再解释啥你都不会听的
草籽
聊不来,不聊了
Robert
有点好笑——
抱怨
他似乎将我表达“听不懂”当成了反驳和“不想付诸理解”,认为我没有尊重他,又没有解释清楚,所以责任在我,有点无语
那他又是评价,又是用晦涩的语言质疑,还要我去问,就有尊重我的表达了吗
我说:“说我说的有问题又什么都没解释清楚”已经在表达不满且指出问题了,并且表达了“不想问”和解释责任在他,他就开始跳脚了
后续我指出了我表达的性质不需要承担解释质疑的责任,并且声明了解释和不回应的动机,但是没什么用
而且他的许多讨论和指责其实他自己就在犯
16
金钱与价值
17
AI模式
感觉现在的ai还是发展歪了,文字虽然全能但是太泛了,感觉直接训练关于知识网络的操作性价比更高,通过uuid定义节点,名称则用多个名字联系到节点,包括聚焦到知识网络相关位置,进行读取或编辑,虽然单个操作很简单,但是涌现的结果会非常动态
而且可以分别训练不同方面的内容,像函数/模块一样组合
模块当然不能直接像积木一样拼,更可能是有一定接口的——两个网络自动通过其共性合并到一起变成第三个网络
先设计知识网络api,随后用进化算法迭代“扩展规则”(神魂),用进化后的扩展规则再进行自我学习和扩展
网络是可以自学习的,具体来说,虽然一次只能修改一次(原子操作),但是大量的修改就构成了自学习,又因为其输入完全来自于自身(外界输入也是通过自身提供的),其复杂的学习规则必然包含在自身的网络之中,形成同像性,除了“一次只修改一次”的原子操作,“如何触发原子操作”,就像元胞自动机的变化规则一样,才是需要通过进化算法训练的神魂
要注意api的双向性,不仅能输入也能输出,或者作为触发器,输入不仅包含外部输入,也包含内部状态输入,输出不仅包含外部输出,也包含对自身的编辑,这也是输出
实际上对外部的输入输出都可以看作是通过对自身网络的输入输出间接执行的,这个中转器就是感官/动作器,它承担了外界和知识网络的桥梁,读取外界信息并转换为知识网络状态,或者读取知识网络状态并对外输出
触发器几乎必定意味着链式反应,必须设计抑制器以防止爆炸增长,实际上人脑神经元也是抑制器占多数,只限定哪里不要去,像是由确定性构成的河岸,而触发器的水流就会自然流动填满到一切不确定的地方去,这意味着其触发与聚焦过程高度相关,且以相关性和不确定性为基准,而抑制器则以确定性为基准
随后原子性意味着同步,但是也有并发性的需求,这分别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也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关系
19
随笔
任何一个物体都在每时每刻变化,但是我们能够确信它的同一性,物质之间本没有边界,但是人的认知分别了它们,赋予了相,误以为恒常(趴)
我们所认知到的一切只是在脑海中摆弄的相,人对自己思维的感受也是一种感官,与对外界的其它感官一样,都带来事实的觉察
由感官带来的第一手事实就如同源头活水一般,只是往往很快被自动划分为了相,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眼中的世界往往失去了色彩
对外界感官返回信息的自动划分让世界失去色彩,对内部觉察返回信息的自动反应驱动了思维循环,这种自动都是无意识的,“执着”急着要做而创造了自动反应,殊不知这种迫切才是痛苦的源头
因此不要执着去做什么,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是什么状态,把能搞清楚的搞清楚,知道了本质后问题的解决方案自然会浮出水面——这也是无为的精髓
而不是在知道少量信息后,急切去赌概率更大的可能——这只是小聪明
几点洞察
资本主义的这种激励只适合在发展中使用,而一旦把蛋糕做大到一定程度后,关键的问题就变成了分配和稳态发展而不是继续资本主义了
- 这适用于任何数据激励活跃值的系统,发展期应该激励其扩张,激励其活跃,但是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后,平淡才应该是常态,比如村官系统什么的
必须有效整合和透明化社会繁杂的信息,因为信息多到一定程度后发现信息不重要,整理和过滤才重要
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高级需求,基本需求就是维生需要的内容,而高阶需求就是之外的所有需求
- 无条件满足基本需求是理想中政府的基本职能
- 高阶需求则意味着需要其他社会成员贡献劳力,这是货币的原始职能(只不过现代把这一点异化了让人觉得需要开发什么劳动币,,很难绷)
首先,民众利益是政权的基石,其次,社会管理需要更好的决策质量,不应该直接由大多数投票决定,因为一般人没有长远决策能力
- 我们基于这样一个公理:人们只能识别出比自己略微厉害的人,让人们公投出一级管理者例如村官,再以此类推公投出更高阶管理者,确保管理者根源于人民——但是这个公投的准确性严重依赖于文化塑造,这是需要注意的点。
- 其次,将政府的利益与大众强绑定,税收需要与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绑定,这也是共产党在革命时的做法()
公有制的缺乏激励(干好干坏无差异)和市场经济的囚徒困境(少发工资导致民众无购买力),本质都是个人和集体的利益矛盾,市场不解决问题,只是转移了问题,而且由于异化了劳动导致问题更大
- 公有制的问题在于以集体利益压制个体利益,导致个人付出与回报有脱钩,导致生产积极性衰竭。
- 资本主义的问题更严重,一边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对立化制造囚徒困境,一边认为个体逐利会自动实现集体最优(“看不见的手”神话)
提到公有制的反应慢问题,,市场也有滞后性呢,,而且这种滞后性更加危险和盲目,甚至可以持续几十年,因为民众的判断力比政府更缓慢
- 政府至少可以调整方向,而且数字化后手段更多,市场的问题得撞墙了才有反应
- 传统公有制的迟缓常源于:
- 官僚层级僵化: 信息传递链条过长,决策流程繁冗。
- 激励错位: 管理者可能更关注避责而非创新,缺乏改进动力。
- 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过去缺乏实时、全面数据处理工具。
- 但是这些在数字赋能下都能够得到解决,技术应当掌握在与民众利益高度绑定的政府手里
- 数字化平台能实时汇聚全社会的需求与供给数据,AI辅助预测与模拟,极大提升信息处理速度和决策科学性。
- 通过参与式预算、数字协商平台等,让基层需求和智慧直接反馈至决策层,打破层级壁垒。
- 设定清晰的社会福祉指标(如满足基本需求速度、生态改善度、社区满意度)作为考核核心,替代GDP增长。
- 在统一目标和数据共享下,赋予地方和社区执行层面的灵活处置权(“顶层设计+基层创新”)。
- 资本主义的问题才更加本质,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
- 资本的决策者直接基于社会精英而不是普通大众,根源上与广大群众背离
- 市场的决策则完全基于没有经验和信息的大众,普通个体难以获取、理解全局经济数据、技术趋势、政策影响。其决策依赖有限经验、媒体(可能被资本操控)和情绪,容易误判。
- 资本对劳动的异化加重了问题,一方面资本经济市场越繁荣,实体产业越不稳定,另一方面投资人也让资本决策者成为了利润的傀儡。
- 资本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天然忽视长期风险和社会成本,不会关注民生需求和长期后果,没有利润但民生需求的便会被挤占甚至打压。
权力一定要与责任对应,承担利益与代价者有权决定,决策者需要为决策的正误负责,无论是利益或代价。
利益一定要与代价对应,避免只吃利益而转移风险。
决策一定要与信息对应,避免决策脱离实践。
应当打破以追逐利润为劳动目标的文化,重归以满足自己和他人需求为目的的劳动本质,流动才是金钱的本质,投机和储蓄并不是——储蓄是为了应对风险,但是在这个模型下面对风险应当由政府提供庇护
打破信息垄断也是政府的责任
话说,关于治理的艺术,有几种方式
- 其一是随机抽查/举报系统
- 就是一个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小石子,其形成的势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其出了多大的力
- 比如一个大厅里满满的都是人,天花板上一个石头绑在风扇上不停地旋转,那么下面所有人都得有压力,因为不知道石头会落在谁头上,这时这个石头的势就很大
- 适用于明确承担责任和利益的公职和资本,而不应当针对普通民众
- 低强度执行高频率曝光
- 溯源责任,禁止替代担责
- 突出一个随机性和隐蔽性,防止被抓到规律最后变成形式主义
- 适用于违规容易检查难,确定性检查可能会被规避的问题
- 其二是违法必究/全域监控
- 就好像画了条线,一进就触发,但是这也提供了更强的安全保证
- 需要非常明确的边界声明防止人心惶惶
- 防止任何侥幸心理,适用于随机性检查难以杜绝的问题
- 这几种都有其适用范围,应当因地制宜的使用。
- 其一是随机抽查/举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