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
2025-05
免责声明
本页面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分享,含有口胡和暴论,不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
5
赌博的本质问题在于,曲线是有价值的
曲线价值越大,价值观念的毁灭越严重彻底
刷到了别人买股票爆亏的故事,想着从中总结点经验教训
来赌博的多半是因为缺钱,因此本钱不多
缺钱导致欲望/需求大,这导致倾向于高风险行为,害怕错失机会
本钱不多导致成功和失败影响大,这导致倾向于小样本学习,且不愿确认损失
正是因为它代表了真实的价值,因此才能不断牵动人的神经,价值越大,变化越快,自制力消耗越快
对人的吸引和恐惧成倍增加,挤占理性空间,让人更加在意结果,受其影响更深
不怕你赢,就怕你不来,一切的设计都在驱使人持续持有
操作并没有门槛,有理论甚至有案例,这让人有一种可以学习或牟利的错觉
如果蒙对了,那么就会让人确信自己
- 上涨时持续持有:产生最大的冲击,让人相信其有利可图
- 生存资源、生活改变的机会、地位与尊重等
- 强化“自己很特别/很聪明/运气好”总之就是“能把握住”的错觉
- 一个甜蜜的时刻会吸引人一辈子回味,足以让人忽视风险。。这也是其可怕之处
- 下跌时及时收手:让人更加确信自己不会出问题
- 降低警惕,受到欲望牵引
更可怕的是蒙错时,人在处境大起大落时会产生更大的情绪
- 上涨时及时收手:如果有次继续大涨,后悔卖太早了导致没赚到
- 赌对几次以为自己会了,让人更容易陷入风险
- 对收益的巨大渴望,让人害怕错失机会,让人倾向于在上升时不收手
- 下跌时持续持有:以为要完,为证明自己「非愚蠢」,倾向于加大投入以「翻本」,不顾一切借钱补救,恰好奇迹反转,让人庆幸"没有收手"
- 使理想主义和道德底线迅速腐蚀
- 提高风险阈值,寄希望于奇迹,引向灾难式押注
- 对损失的巨大恐惧,让人不愿确认损失,让人倾向于在下跌时不收手
只要开始在意“我本可以获得的利益”,自制力就会不断消磨,底线就会一破再破,风险也会直接飙升
- 我本可以持有更久,等到它涨得更高。。
- 我本可以持有更久,等它可以回弹,那我就一点没亏了。。
- 我本可以赚到这笔钱,那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 我本可以投入更多,这样能大赚一笔。。
但是要知道的是,做决策的同时风险是不确定的,这个情况既然是认知之外的,那么实际上规避了潜在的风险
但是人总是忽视被规避的风险,只看到自己所没有得到的东西
人们过度关注未实现的可能性(更高收益、避免损失),而忽略了做出决策时所规避的未知风险。这种思维不断侵蚀心理防线,让人为了“弥补”想象中的损失而做出更冒险的决策。
不怕开始输,就怕开始赢
一次胜利带来的心理奖励远超输的教训,迅速点燃贪婪和自信
欲望会吸引人不断地涉水,为了更多利益越来越靠近水边,直到落入深渊
错综复杂不断变动的海岸线,用前人的尸体滋养土壤,吸引后来者靠近,参与者因贪婪与恐惧在海岸线上疯狂试探,最终被下一个浪头吞噬
主要吸引后人的,正是前人的尸体所含有的养分本身——这是最让人不寒而栗的
7
主要把聊天记录记下来
为什么贬低孩子
我看到这个,感觉说家长贬低孩子可能是潜意识有,怕孩子变得太厉害了就不理自己了,所以贬低孩子,这样的心理
你接受孩子平庸就行了,你想一下,你孩子要是优秀,那肯定要去大城市,找个媳妇儿肯定也优秀,那时候你相对就是落后地区的,加上年纪大了啥都跟不上,肯定还惹媳妇儿嫌,要是出国工作,你更加见不到几面了,我一同事就是,就一个孩子,出国工作,几年都不回一次,跟白养了似的。这么一想,你孩子平庸他就跑不远,找个媳妇儿也平庸,要靠看你二老帮衬,也就不敢对你们不敬了,你带着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不也很好嘛。
我妈既偶尔暗示我没用,我是乡村医生没啥本事
平时和她一起住的,买不起房也不想房贷租房,又希望我飞黄腾达又怕我不理她贬低←想保持某种权威/上位←控制←害怕脱出控制←担心孩子不理自己了
往往源于家长自身的不安全感和对亲子关系的焦虑
因为潜意识觉得自己不足以在情感上拴住对方,所以就偏向于能力上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来维护安全感
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支持孩子成长和独立的,同时保持情感联系,重要的是把人当人
重新描述
之前我思考过,孩子压力大的一大原因是家长和小孩互相不能体会对方的生活
所以家长很难理解孩子付出了什么,孩子因为不参与生产活动,容易将其神秘化产生畏难心理
在相互不能理解付出的情况下,弱势的一方就没有话语权了
可能生产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除非这一代人去工作了,不然始终缺乏比较
不然就是拿上一代的工作和这一代的工作比,上一代的学习和这一代的学习比
以前的孩子都是一边读书一边工作比较普遍吧
所以能够减少这种隔阂也更有话语权
减少了对生产的神秘化,增加了底气,家长也多少更能体会孩子的付出
而现在这种隔阂的产生,让孩子只能依赖学校给家长的反馈来表现自己的努力
如果家里沟通不够好,孩子与家长不能联合,就会让学校形成话语权的垄断
垄断就意味着学校可以随便压榨
至于老师,大概率是打工的,同时面对家长学校和学生,师德不好的就直接把压力发泄到最弱势的学生身上了
而学生本身是没有退路的
一个是接触生产,一个是和家长良好沟通,一个是学生之间联合
第一个看社会环境,第二个看家庭环境,第三个看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没啥办法
家庭沟通主要看家长自觉性,毕竟学生没什么话语权
家长要敢于下放话语权,不依靠短暂而不对称的武力和话语权,而是用情感(取得信任,保持关注,无条件支持)和个人魅力(以身作则,保持学习,控制情绪,承认错误)取得联系(不然就是能力不足,不建议当家长)
学校为了方便管理肯定要分化学生团体的,那么正规的组织就容易散,要么就是编入学校方不能代表学生利益,而不正规的组织嘛,通过孤立特定人员来加强团结什么的就很正常
愿不愿意放权就看学校的自觉性
你不能看别人在苦难中做得“好”就觉得自己面对的不是苦难
而且比较苦难是不好的
比较谁做得更好也是不好的
抛弃自己也不能成为别人,你只能是你自己,所以不要pua自己了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这些都不是自己选择的
自己所不能选择的环境造就了自己,那也没有比较的意义
别人到你的环境很可能也是一样的,但是这种体验是不可能的